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研师益友 _ 王琰老师面对面

“琰”释

《说文解字》言“上起美色也。”作为一种美玉,喻人之美德。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楚辞·远游》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楚辞·七谏》

“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抱朴子·任命》

琬琰,用来比喻品德或文辞之美;施行清白,心面若玉;内心崇敬美好品德,笔端挥洒优美文字。

相信大家对“美玉似心”的王琰老师充满好奇吧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老师吧~

a3c1fe4a606040bb9fed08fed2f634b9.jpg

老师介绍

王琰,副教授,翻译学博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会员,研究兴趣包括典籍翻译、中西文化比较、中国形象、西方汉学、跨文化交际研究,研究课题主要为哲学典籍英译、军事典籍英译。

研究生课程:翻译学通论;中国文化典籍英译

● 专著两部

1.博伊德及美军结合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创新,海潮出版社,2018。

2.《汉学视域中的<论语>英译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 论文十数篇

1.“《论语》之原始篇--《论语辩》之辩”,《国际汉学》,2017年第1期。

2.“英美汉学界的《论语》英译”,《海外汉学中心“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12月。

3.“国内外《论语》英译研究比较”,《外语研究》2010年第2期。

4.“《论语》英译与西方汉学的当代发展”,《中国翻译》,2010年第3期。

5.“《论语》英译汉学学术史”,《香港中文大学第四届译学新芽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12月。

6.“《论语》翻译与中国哲学的显身”,《外国语文研究》2010年第1辑。

7.“传教士典籍翻译与欧洲汉学”,《中国译学:传承与创新》(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 译著两部

1.《中国的有力臂膀》,海潮出版社,2019年。

2.《美国二战造船史》,海潮出版社,2019年,排名第二。

● 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兵学典籍英译诠释研究”(FRF-BR-17-019A),中央高校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2.参与“拉美文学的中国形象研究”(19YJC75202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参与“交替传译中认知控制神经机制和策略训练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参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术语库的建设与研究”(18SYK03),中国翻译研究院课题项目。

5.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的基本原则和传播规律”(18CAT09),中国翻译研究院课题项目。

6.参与“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与跨学科交叉研究”(FRF-BR-18-003B),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7.参与“话语传播力视角下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方法”(FRF-TP-17-030A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8.参与“大数据时代《新编科技翻译》教材的研编与应用”,2018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项目。

9.参与“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FRF-BR-17-020A),中央高校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10.参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2018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项目。

● 获奖情况

1.2019年7月获北京科技大学2018-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2018年12月参与《语言服务视域下的MTI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研究》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第28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17年9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2017年度“先进工作者”。

师生面对面

Q

对您研究方向感兴趣且立志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您对他们的本科学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中国文化外译、典籍英译是当今研究热点,因此如果专注于此领域,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会比较好发文章,也能较快积累研究成果。今年也有很多学生提前跟我联系,希望将来能够做这方面的研究。如果有本科生有志于此,我的建议是,在本科阶段必须打好英语的基础,必须经过四年实打实的学习与锻炼才能较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另一方面,可以开始阅读较为基础的古代典籍以打好古文的基础,包括《论语》、《道德经》、《庄子》等;未来本科也会开设“中国文化概要”、“典籍英译”等相关课程,可以选修相关课程。

Q

您认为,研究生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锻炼呢?

无论学硕、专硕,每个学生都要有个明确的规划,不能在两、三年的硕士期间糊里糊涂过日子。

对于学硕而言,若打算读博,一入校打好基础、尽快入门后,马上开始写论文、尝试投稿发表论文。可以跟随导师一起做项目,也可好好撰写课程论文,不能只将其视为作业,为之后发表论文打下基础。

对于专硕而言,建议在两年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翻译训练,老师课上着重讲授技巧,学生课下要花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训练,两方面相结合从而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逐渐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较为专业的译者。

Q

很多人将翻译认为一个工具,您对翻译研究是如何看待的呢?

深入学习翻译后我们会发现翻译并不只是一种技能,其与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若同学们对这一方面感兴趣,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进行相关研究;多听一些学术讲座,在获得灵感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前做翻译学术研究的高质量人才相对较少,因而翻译研究的博士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Q

您对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呢?

卡好时间节点,关注招生信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学校的哪些老师在研究,尽可能通过一些学术会议、硕士导师推荐等方式与该老师建立一定的联系;当前申请读博渠道较多,除大陆的高校外,还可关注香港、澳门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招生信息,可了解其博士申请的相关流程、要求,在确定目标后做出明确规划,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同时,通过多发论文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Q

研究生毕业工作后,会发现实际工作与学习存在一定差距,您认为同学们应该如何努力去缩小这个差距?

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无法确定将来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因此为了缩小工作与学习的差距,第一仍是在学习阶段继续扎实地打口笔译基础。同时,可关注一些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看《经济学人》、时事报道、社评观点,来培养自己的深入思考能力,这个能力是以后从事许多工作时必备的能力。

另外,我觉得现阶段不用过多去想以后工作的事。走上工作岗位后,单位会给予一定的工作适应期,同时伴随着工作压力,你们会迅速习得很多知识和能力,从而将工作处理地越来越得心应手。

回想我从军校毕业到部队工作时,也跟初出茅庐的同学们一样,掌握了口笔译能力却没有与军事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在工作压力下,我迅速熟悉了专业知识,开展工作也越来越上手。所以,同学们对此不必过于焦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是最重要的。

—— 学生评价 ——

李国秀

王琰老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认真负责,心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王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平时也会经常分享学术讲座信息和就业信息,指导我完成学业,努力求职。

马融戎

王琰老师工作敬业忘我,授课耐心细致,治学态度严谨,不断地敦促我们踏实走好学术的每一步。老师慈爱中带着严厉,教导如春风细雨,又似声声号角,指引我们不断向前,她是我们心中可亲的老师!

陈嫚

王琰老师总是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每每问问题总是能够发人深省,让人如沐春风,给人启迪,对学生的教导也总是循循善诱。

孙露宁

从王琰老师和她爱的《论语》上,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很荣幸自己能在大学遇到这么一位认真负责、可亲可敬的师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爱用“白马非马”启发学生的王老师

大家都来关注一下呀~

3cfbaf26e24746f389deb0e503ea5807.jpg

(责编:丁宸)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