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帅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系讲师,兼任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教授课程:
《综合日语》、《日本文学史与作品选读》、《传媒翻译》等。
学术或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日语工具书2部,发表CSSCI、北大核心、外语类期刊论文30余篇。荣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入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候选人,专著入选中央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好书推荐”榜单。
遵循汪老师的个人意愿,此次采访没有采取录像记录,以下是采访文字摘录。
问答Q&A
Q1
当初您为何选择出国留学呢?您认为留学对于语言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汪帅东老师:
当时选择赴日留学有三个目的:
一是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期望通过留学这条途径能够对日本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二是为提高日语语言能力,希望可以借助纯正的语言环境全面提升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是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收集日文资料,以期能够准确把握日本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我觉得赴日留学对于日语语言学习来说,既重要又必要。我一直认为纸面上的学习远不及行动上的实践来得高效。
我曾在京都和大阪留学过,京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整座城市都洋溢着一种古典美的情调。在那里,通过能乐、狂言等传统艺术形式接触古典日语的机会比较多。相比之下,大阪作为日本第二大城市,是关西地区的经济中心,商业贸易和旅游业高度发达,关键是它拥有独树一帜的方言系统。在这两个气质与氛围截然不同的城市留学,不仅使我有机会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同时也让我领略到日本现代都市的繁华与魅力。
Q2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日语学习是一份全新的体验。“万事开头难”,您对于初学者有什么学习建议呢?
汪帅东老师: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综合日语》课文中的一句话:“语言的学习就是日复一日努力的积累。”(言葉の勉強は日々の努力の積み重ねです)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多记、多练。我读大一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去操场晨读,上课时会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后会认真整理笔记,做好复习和预习,晚上回寝的路上会跟同学一起练习口语,到了周末会通过看日剧或者收听广播练习听力。与我的大学时代不同,现在高校都在推行大类招生,一年级学生的课程非常多,学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同学感到即使拼尽全力,也难以完全消化当天所学的内容。在此,建议综日班的同学们制定一个以日语为中心的学习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确保课后日语学习的时间占比不少于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总和。
Q3
老师您在日本文学领域颇有建树,您是通过什么契机选择并坚持这一领域的呢?在其中又有何体验与收获呢?
汪帅东老师:
我是从硕士阶段开始专攻日本文学的,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方向,是缘于大四获得保研资格后,我学中文出身的舅舅寄给我几本林少华先生翻译的文学作品,起初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去阅读,只是每晚休息前会随手翻来看看,但后来读着读着就入迷了,然后就一本接着一本读,也正是从那个阶段开始,我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我并没有完全专注在这个领域,到了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我先后转到了中文和新闻两个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为我日后从事交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4
老师您在课中提及过在清华的学习生活,可见这段经历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大学生活呢?对于同在大学阶段的我们有没有一些建议呢?
汪帅东老师:
清华大学非常看重体育的育人作用,强调“体魄人格并重培养”。可能大家都听过:“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无体育,不清华”这两句口号。我的导师胡钰教授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无论平日工作多么繁忙,胡老师都会抽出半个小时去跑步或者游泳。在胡老师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平日夜跑、周末打球的习惯。提到建议的话,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忙于学业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体育锻炼,因为它的意义不只是强身健体,更有培养健康人格、磨炼坚强意志等多重影响和作用。
Q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您觉得两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何不同呢?能否分享一些值得借鉴之处呢?
汪帅东老师:
这个问题有点儿大,恐怕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得清楚。我们不妨以语言学习为例。
首先在培养模式上,日本高校面向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都是通识课程,低年级学生可以在一级学科内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与研究,到了三年级,再确定具体的专业和方向,这一点跟我国高校正在陆续施行的大类招生非常相似。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日本高校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们通过交流互换、海外实习和短期访学等途径让学生有机会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得到训练和提高,像东大、京大、阪大每年都会为学生提供很多海外留学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公费或半自费的形式申请出国深造。
Q6
我们了解到您也担任着本科生全程导师,您认为全程导师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汪帅东老师:
我在担任本科生全程导师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诉求。面对每个年级不同的需求,我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和支持。尽管我入职已有两年,但是在指导学生方面经验尚浅,偶尔还是会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时我通常会向有经验的同事或朋友求教,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有益的建议或对策。当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完全超出了我能解答解决的范围,比如财会资格考试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我也会建议他们直接询问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免发生由于我的一知半解而使其蒙受损失的情况。
Q7
您在担当全程导师的过程中是如何为学生进行个人规划的?
汪帅东老师: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思维、志趣和个性。在与指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崇高的学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尽管担任的是全程导师,但我不会轻易地为学生进行个人规划,因为“千人千面,百人百性”,我制定的规划可能适合我自己,但未必适合我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和我谈及这个问题,我会首先听取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我的阅历和经验,与他们一起分析这个规划的可行性、长远性以及利弊端等。
Q8
您认为学生哪一方面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呢?或者说您又会着力挖掘学生哪一方面的潜力呢?
汪帅东老师: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语言天赋固然重要,但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把专业基础打好。同时,广泛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我很喜欢高尔基的一句话,在此分享给大家:“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学生有话说
我是陈祉祺。
大学生活免不了遇到迷茫的时候,但是我觉得良师是帮助我走出困境的明灯。我的导师汪帅东老师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
去年的时候,学校发布了公费交换留学的通知,认同学习语言应该要去对应国家学习才能有更好的体验和环境的我也在考虑要不要选择去日本留学一年。但是对于学校选择,以及自己未来学业规划安排我却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目标。这个时候,汪帅东老师来了解我的学习情况,也询问我对于以后的打算,了解到我的迷茫后,帅东老师帮我综合比较了北海道大学和中央大学等几所高校独特的特点,分析了几所学校的利弊,也给我未来课题的选择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可以着眼于中日两国的谚语或者日本茶道文化等。
虽然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的留学计划暂且搁置,但是帅东老师给我的鼓励,对我的认可,以及给我的建议对我未来的学习我想都有着细水流长的帮助,也支持我走出了自己的迷茫期,让我之后的一步步都走得更加坚定。
相信汪帅东老师的面对面访谈为大家解决了心中的不少疑惑吧!那么就让我们坚定步伐,在银杏树下扬帆起航吧!
(责编:朱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