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成效显著。学生们追随着导师,在导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下,了解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技能。我们将采访多对导师和学生,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相关经验。
导师制初体验
对于刚刚入学的本科生程矫扬来说,导师制是个很新鲜的东西。她当时并不是很懂导师制到底是什么,对导师制也没有很深刻的概念,只觉得很新奇。就好像是学院给每个同学分了组,然后每组的几位同学由一位老师来带,接着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要和老师见一次面,聊一下最近的状态,咨询一些问题,以避免新生虚度大学时光。
另一边,初次担任导师的连芳老师也并不是那么自信。连芳老师虽然感觉这样能使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更加细致和人性化,认为导师制很有必要。但是有些不确定自己作为学院的导师,具体能为学生做点什么,又能否真正地能帮到学生。
忐忑的初见
与导师的第一次见面,游刃有余的导师和憧憬未来的学生,心中所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对大学生活的展望是相同的:
连芳:我准备了大一新生可能关心的话题,例如:学习方法的转换、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等。这时的学生对大学和专业的认识懵懵懂懂,但是充满了好奇;此时学生还无法向导师提出具体的需要解答的问题。
程矫扬:第一次见导师很紧张,虽然当时我们是三个人一起约见老师,但是还是会有一点点冷场。第一次见面总存在许多未知数,我们和导师之间是陌生的,互不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和老师相处,心里很忐忑,而且很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很丰富,就在想该问什么问题好呢,该怎么表达呢,我问的会不会很幼稚,我问的会不会很空很不切实际,想问一下关于科研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接触过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第一次见面大致就是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毕业之后的去向,并告诫我们大一要将基础知识学好,扎实功底,要让自己未来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
从完成任务到敞开心扉
一开始,程矫扬觉得和连芳老师见面气氛尴尬,没有话题。因此,她把和导师见面当成了一种负担。但是逐渐地,她发现,每次去见面,老师总能特别认真地听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出问题并且给他们一些很有用的建议。
慢慢地,她开始敞开心扉,和连芳老师的关系也愈加亲密,也慢慢摸清和老师相处的诀窍,让我们看看她的分享:
程矫扬:当时学院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学期至少主动和导师约见四次,一开始我也是当成任务去完成。我翻看自己当时的记录本,发现我们前三次记录的内容基本都是关于研究方向、实验室参观简介、毕业去向等等,可以看出来我们当时真的是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而且每次重复的内容很多。第四次见面是在大一上学期末,(当时第一次经历大学的考试周,一学期灌输大量的知识、缺乏足够的练习、考试成绩计入加权关系到之后保研等等,心里很慌特别紧张)导师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该怎么适应大学的学习,如何合理的规划课余时间,如何选择课程等。
之后,每次遇到什么难题或者需要做什么选择,程矫扬便会咨询一下老师的建议,并且每次都能得到启发。每次去见面,老师总是特别认真地听她和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出问题并且给出一些很有用的建议,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容易理解。
她们平时也经常见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处处可见:不管是正式约谈、参观导师的研究室、与研究生交流,还是一起喝咖啡聊天。程矫扬开始主动联系连芳老师,俩人关系越发密切。
引导方向,深入浅出
大一大二的时候,因为还没选择专业,程矫扬和连芳老师交流的内容一般都是关于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她们就像平常聊天一样,聊天的过程中,老师会提出一些建议,及时纠正她的方向,避免她走一些歪路或者是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儿。
大三这一年,老师给她的建议大都是关于专业方面的,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程矫扬逐渐对锂离子电池方面产生了兴趣,选择无机非金属这个专业也是因为想在今后可以从事锂电这方面的研究,老师会告诉她需要打下哪方面的基础,比如晶体学,物理化学,电化学等等。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是面临选择的时候她都会和老师交流一下,老师无论多么忙,都会抽出时间来和她的学生们见面。
Q:双方是怎样看待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的呢?
连芳:我们导师与辅导员、引航学长等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消除迷茫、树立新目标、做好专业规划。
程矫扬:无论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有关学习还是生活,又或者是关于未来方向的选择,我都受益匪浅。
经验分享
连芳:
面对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敢跟老师交流的学生,聊学生关心的接地气的话题,带入感强;缩小交流的圈子,减少在场人数,打消顾虑。
程矫扬:
1)要学好基础知识,只有扎实的功底才能让自己今后的选择更加丰富。
2)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很重要,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克服惰性。
3)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不抛弃高中有用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高效率学习。
4)学有余力可以参加学生工作,发展兴趣爱好,锻炼如人际交往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5)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拓展视野,学会分配时间,要有适当的压力,但同时也要适时放松自己。
6)注重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丰富课余生活。
7)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专业,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
8)对自己有所规划,制定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9)大家都有一种自己可以把所有的事都做到完美的错觉,但往往最后会什么也得不到,做事情要专一,不可以贪心,要认清自己。
10)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希望毕业之后可以继续从事科研。
总结
学院设置导师制的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希望导师们指引同学们的未来。同学们要抓住机会,和自己的导师多加沟通,不要虚度自己的大学时光。
(责编: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