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鼓励学以致用,推动产学研融合互促,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目前已启动,根据《关于举办“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第24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校团委、教务处、创新创业中心、研究生院定于2023年3月开展“挑战杯”首都赛参赛项目遴选。“挑战杯”首都赛参赛项目遴选通知如下:
一、竞赛设置
举办“挑战杯”主体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等类别的作品均可参赛,重点考核作品的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举办“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组织大学生团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引导青年归家看变化、故地看新颜、下乡看振兴、一线看发展,鼓励形成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
举办“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征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以及能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具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举办3项“揭榜挂帅”机制的专项赛:“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聚焦具备攻关条件的关键科学技术和首都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出榜,学生团队根据需求提供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注重北京“三农”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由各区相关涉农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根据农村具体情况提供调查报告、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主题,由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或解决方案。
二、参赛对象
凡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主体赛中,本科生3类作品均可申报,硕士研究生不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可申报科技发明制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博士生不参赛,其余专项赛本硕博均可参赛。
学生学历判定的时间依据为2023年6月1日,在此之前为本科生的均按本科生申报,若学生于2023年6月毕业,不论在本校或外校读研、出国就业,均可按我校本科生进行申报。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三、主体赛参赛作品要求及遴选安排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的学科类别包含了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机械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应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附件4参赛指引)。按团队中最高学历的成员判定作品属于本科生作品或硕士作品(不按队长学历判定)。
评审要点方面,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报名团队须在2023年3月8日24:00前到指定网站填写并提交相关作品信息,撰写科研范式的word版中文作品介绍,与发表论文、专利、获奖等附加材料合并为一个PDF文档后上传至“作品文档”处。如有实物图片、作品视频(视频格式必须是MP4),请务必同时上传至网站。有论文发表、软著和专利的项目,务必将相关信息在网站中填报,写明学生是否为第一作者或第一完成人。报名网站如下:yaolanbei.tiaozhanbei.net,比赛入口:2023年“挑战杯”首都赛主体赛校内遴选,入口将于3月1日上线开放。
可通过“摇篮杯”竞赛公开课学习了解具体材料撰写方法,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msXNUcKNUaFfRwdXzUDZvA。参赛项目通过本次遴选后可参加“挑战杯”首都赛主体赛(15个参赛名额),通过遴选的项目在符合北京科技大学第24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报名要求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摇篮杯”科技竞赛决赛答辩环节(不占用“摇篮杯”原有竞赛名额)。
“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着重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的鲜活思想引领教材,引导青年通过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学生观察新时代的“首都面貌”和“贵州缩影”,为北京和贵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实践成果要充分体现所在实践团队和团支部的集体智慧,将作品的形成过程变为开展实践教育的生动历程。
参赛学生团队最多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参赛上交的材料应既有短视频、又有调研报告(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作品基本要求为: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评审过程中将主要考察作品的红色教育意义是否强,以及作品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和传播力,短视频和调研报告的权重分别为55%、45%。
报名团队须在2023年3月12日24:00前到指定网站提交相关作品信息,报名网站如下:yaolanbei.tiaozhanbei.net,比赛入口:2023年“挑战杯”首都赛“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校内遴选,入口将于3月1日上线开放。之后学校将开展评选,推荐报名项目的40%参加“挑战杯”首都赛“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针对各高校推荐的作品,首都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出500件左右红色教育意义强,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传播力好的优秀作品,评出其中约50%为三等奖作品,其余约50%进入答辩问询环节。同时,首都赛将从各高校推荐的所有作品中择优推荐40%左右的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评出全国特、一、二、三等奖。
五、“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参赛要求及竞赛安排
“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一是征集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二是征集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灵活创新运用学习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的,体现了严谨、开放的科学思维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通过视频或者图文形式提交参赛,若作品获奖后需要能够进行现场展示。
报名团队须在2023年3月20日24:00前到“挑战杯”首都赛官方报名网站提交相关作品信息(bj.tiaozhanbei.net),报名后无须经过校内遴选,直接参加首都赛。根据作品报送情况,首都赛组委会将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优秀作品中,“星系”级作品10%左右、“恒星”级作品20%左右、“行星”级作品30%左右、“卫星”级作品40%左右(分别参照特、一、二、三等奖次)。“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无承接关系,对“挑战杯”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国赛组委会官方平台)和“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报送渠道发布后可直接报名参加。
六、“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参赛要求及竞赛安排
“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聚焦具备攻关条件的关键科学技术和首都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突出首都战略支柱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以“产学研”融合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出榜,学生团队根据需求提供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
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参赛团队根据发榜单位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等内容,按大赛要求的格式撰写“揭榜书”,具体榜单、揭榜书模板、报名网址和报名时间后续会发布,预计于3月上旬发布正式通知,3月下旬报名截止,具体请关注“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公众号。报名后无须经过校内遴选,直接参加首都赛。“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无承接关系。
七、“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参赛要求及竞赛安排
“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注重北京“三农”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乡村振兴发展问题,依托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和实践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好风貌、促进农民新增收。由北京各区相关涉农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根据乡镇、农村具体情况提供调查报告、发明制作或解决方案。
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参赛团队根据发榜单位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等内容,按大赛要求的格式撰写“揭榜书”,具体榜单、揭榜书模板、报名网址和报名时间后续会发布,预计于3月上旬发布正式通知,3月下旬报名截止,具体请关注“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公众号。报名后无须经过校内遴选,直接参加首都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无承接关系。
八、“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参赛要求及竞赛安排
“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主题,把握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的方法,从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多个角度研究地方协商民主、综合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由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出榜,学生团队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或解决方案。
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参赛团队根据发榜单位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等内容,按大赛要求的格式撰写“揭榜书”,具体榜单、揭榜书模板、报名网址和报名时间后续会发布,预计于3月上旬发布正式通知,3月下旬报名截止,具体请关注“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公众号。报名后无须经过校内遴选,直接参加首都赛。“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无承接关系。
九、其他说明
本届“挑战杯”首都赛主体赛和“挑战杯”国赛主体赛属于承接关系,本届“挑战杯”首都赛“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和“挑战杯”国赛红色专项活动属于承接关系,必须参加首都赛后由首都赛组委会推荐参加国赛。
本届“挑战杯”首都赛“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无承接关系,学生可同时报名两项比赛,分别评审和授奖,报名参加“挑战杯”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无须先参加“挑战杯”首都赛“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可直接报名参赛。目前“挑战杯”国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暂未公布报名时间和报名渠道。
本届“挑战杯”首都赛中3个揭榜挂帅赛制的专项赛(“青智攻坚”创新赋能专项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与“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无承接关系,首都赛与国赛的榜单不同,学生可同时报名两项比赛,分别评审和授奖,报名参加“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无须先参加“挑战杯”首都赛的3个揭榜挂帅专项赛。“挑战杯”国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已发布命题,报名截至2023年6月15日,可直接报名参赛。
“挑战杯”国赛相关通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cE21gvVrfq6kYcaE2HCMJQ(主体赛)
https://mp.weixin.qq.com/s/WgWI_Co4JKrTy0fDOf78pQ(揭榜挂帅专项赛)
https://mp.weixin.qq.com/s/3D0AECCSKxCHG1K4nJWFgQ(红色专项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0rSbyCX4GgyiLS6AAeWDDA(黑科技展示活动)
其余关于“挑战杯”首都赛参赛资格、赛制安排、评审细则等信息,可参考“挑战杯”首都赛相关通知(见附件1-9)。
联 系 人:苏 烜 孙攀贺
联系邮箱:suxuan@ustb.edu.cn
信息发布:北科大创新创业竞赛
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23年2月27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