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单位)团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踊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学校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社会实践”课程。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022年社会实践由分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组成,办公室设立在校团委,各学院设立社会实践工作组。
二、工作内容
(一)实践主题
实践绘就最美青春——青春献礼二十大,扬帆奋进新征程
(二)实践类型及形式
可开展的社会实践类型包括:理论宣讲;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兼职锻炼、预就业实习为主要形式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参观;科技发明;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在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两种实践形式中选择其一,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实践。
具体实践形式视疫情防控情况动态调整,严禁在中高风险地区线下实践。
(三)参与对象及要求
1.2022年社会实践要求全校2021级本科生参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周;未参加社会实践或参加实践未达到相关规定及要求的,不可获得“社会实践”必修课程学分。
2.2020级本科生中参与补修“社会实践”课程的学生,实践要求与2021级本科生相同,社会实践工作组取 2021、2022年两年成绩的最高分计为最终成绩。
其他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参加本年度社会实 践。特别鼓励已有精品项目深化开展,特别鼓励专家教授、青年教师、本科生导师参与指导实践,特别鼓励专利技术引入、社会实践选题与教师课题相结合,特别鼓励综合组建团队、多学科融合发展,特别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团队实践并进行指导。
(四)重点专题及内容
本年度社会实践拟重点围绕五大专题开展。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应在学校实践主题及专题行动方向的引导下,自主设计相关实践选题内容。
1.传承精神谱系青年寻访行动。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校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用青春足迹丈量祖国十年成就”为核心,从“革命圣地寻访”“老少边穷寻访”“改开前沿寻访”“科技创新成就寻访”“重大工程成就寻访”“社会民生成就寻访”“健康卫生成就寻访”“文化教育成就寻访”等多角度开展探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深刻透彻的说理、鲜活生动的事例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成就,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强信心,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庆祝建团百年青年溯源行动。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的第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奠基之年。我校历来重视党史、团史的教育学习,坚持党建带团建,注重用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和优秀团员的先进事迹来深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向上向善。鼓励学生围绕共青团的重要活动和重点遗址、旧址等方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寻访活动,通过参观团史教育基地、走访优秀团员、梳理建团百年历史等方式感悟变革、追溯团史;聚焦建团百年来的主要成就和主要事件,通过举办宣讲会、交流会和实地考察、专项调研等实践活动,学习和弘扬优秀团员的精神,深刻感受共青团栉风沐雨的百年历程,以昂扬姿态谱写青春赞歌。
3.推进乡村振兴青年赋能行动。后疫情时代下乡村振兴出现新趋势、新亮点和新机遇,为助力“乡村振兴三个重点的推进”,促进经济复苏,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鼓励学生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载体,助力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立足基层实际,发掘适合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乡村电商经营,多角度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鼓励在校学生返回家乡,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优势,引入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推动数字乡村构建,在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贡献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扎根乡土,深入调研,运用多种形式探索乡村非遗文化,以文化特色为动力带动乡村发展,同时鼓励我校研支团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传播先进乡村文化,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4.建校七十周年青年作为行动。求实奋进七十载,鼎新未来向百年。2022年是北科建校70周年,为全力推进我校凝心聚力,向建成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鼓励学生以建校70年为轴追溯北科历史,感悟求实鼎新的精神,赓续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通过追溯学校历史,回望发展历程,寻访优秀校友及在校师生,阅读校史相关书籍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感受一代代北科人钢浇铁铸,肇造社会的初心。
5.聚焦学科建设青年筑梦行动。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号召,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办学方向,深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就业紧密结合,发挥多方联动效应。不断提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等专业建设,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同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通过知名校友寻访、企业实地考察、野外调研实践等形式,构建高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实践导师”指导模式。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专业领域,强化立体认知;建立学科意识,启发科学素养;明确学习动机,树立人生方向。
6.其他。欢迎广大师生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京津冀一体 化、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等方向开展区域经济发展聚焦调研活动;围绕崇尚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富强等方向开展创意实践活动;以及其他有积极意义的实践领域和方向展开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发挥青年优势,践行使命担当。
三、工作流程
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于3月启动,次年2月结束。其中,3月进行重点选题征集和学院工作组组建工作,4—5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6月组织团队申报审批、安全保障等前期准备工作,7—8月学生外出实践,9月考评实践课程成绩,10—12月进行评奖评优、分享交流等工作,次年1-2月进行成果汇总、转化等工作。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应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及实际情况,依托宣讲、交流会等形式,开展本学院的社会实践动员宣传工作。
(一)重点选题征集及工作组组建阶段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3月向学校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征集社会实践重点选题;鼓励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及长期关心支持母校社会实践工作的校友提供社会实践选题创意。社会实践选题要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具有时代性、育人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学院团委牵头组建,业务工作受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的指导,负责协助学校做好本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管理和教辅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2022年社会实践重点选题征集和组建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组的要求》(附件1)。
(二)课堂理论教学阶段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在4—5月面向全体 2021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概述与选题”“社会实践策划与申报”“社会实践实施与执行”“社会实践方法与技能”和“社会实践总结与成果转化”五讲的课堂教学工作,共计10学时。学生到课以及课堂考评情况作为“社会实践”课程平时成绩,占本年度“社会实践”课程总成绩的15%。
(三)学生实践自主申报阶段
学生自愿选择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两种形式之一进行申报,学校重点支持团队实践,团队实践要求人数为6—12人。
实践团队必须有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般为选题相关专业系所教师,负责把关项目选题及实践规划,与学生实践团及时沟通联系并解答疑惑,指导学生总结实践成果并提出修改意见等工作。提倡教师随团参与外出实践。
实践团队应至少有1名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指导学长,要求指导学长能够为实践团队积极传授经验、实时答疑解惑、引导正确实践方向。提倡历届社会实践表现优异的学生再次参与。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将根据社会实践课程具体开展情况,适时开放社会实践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线上申报工作,学生通过系统完善个人信息,申报团队项目;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和各学院工作组对个人信息、实践项目信息进行院、校两级的一次和二次审批、核实、安全研判,通过院、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审批后,方可立项开展。
(四)实践宣传推广阶段
学生实践过程中,各学院工作组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类宣传渠道和新媒体手段,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辐射范围。要求每支团队建立一个微博账号并关注社会实践宣传平台“北科大青年”(微博、微信公众号)“北科大实践小博士”(微信公众号),通过“随手拍”和“微感悟”的形式反映、记录、宣传团队实践过程,参与“#实践绘就最美青春#”“#北科实践最青春#”微博话题讨论,并@“北科大青年”。各实践团队需在实践过程中拍摄表现实践主题、思想的图片和视频,并加工形成具有思想深度、教育意义、传播价值的“微记录”作品,学校会精选部分优质内容进行宣传推广。
(五)实践过程监督及综合保障
1.实践过程监督。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及各学院工作组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课程网”“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系统”进行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管理。学生的实践活动申报、项目审批、中期小结提交等环节均依托线上平台完成。社会实践工作组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线上课程网发布社会实践课程相关信息,实时沟通反馈,进行答疑解惑。另外,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和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需安排暑期值班,做好实践过程的监督保障,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实践安全保障。各学院工作组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落实执行《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校教发〔2017〕5号,校团发〔2017〕10号),根据社会实践具体开展情况配合校团委做好团队安全研判,出发前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安全承诺书》,邮寄《致家长的一封信》,购买短期意外保险,完成实践期间每日联系等工作,牢筑“六道安全防线”。
3.宣传内容监督。加强实践团队自媒体运营透明化、制度化的管理,大力引导各自媒体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宣传质量。社会实践自媒体账号由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审核后方可建立,并报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备案。自媒体账号的全部对外宣传内容需由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及团队指导教师双重审核后方可发布。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将不定期进行抽查,致力构建公开透明、权责清晰的宣传监督保障体系。
4.经费及物资保障。校团委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开展团队实践,分实践前、后两批次发放。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将根据社会实践具体开展情况,对成功立项的学生实践团召开队长培训会,发放社会实践相关物资,包含社会实践T恤、小博士公仔、团队实践旗帜、操作指南等。
5.学习资源保障。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课程网”“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系统”“北科大青年”“北科大实践小博士”微信公众号等资源,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实践绘就最美青春——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科大青年服务国家实践风采录》《青春实践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南》《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操作指南》《北京科技大学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精品成果集》等辅助书籍和讲义手册为实践团队提供通知信息、在线答疑、指导咨询、资源参考等服务。
(六)成绩评定与评优表彰
1.报送材料。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周,各学院工作组协助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收集报送学生实践课程成绩评定材料,包括以下四类:①团队答辩材料;②“微记录”视频短片;③《社会实践登记表》及实践总结报告;④社会实践照片。
2.成绩评定。秋季学期第二、三周,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协调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组织社会实践团队答辩。第四周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组织进行学生实践总结材料的评阅。团队实践成绩的各项占比为:理论授课15%,团队答辩15%,《社会实践登记表》及实践总结报告60%,实践“微记录”10%。个人实践成绩的各项占比为:理论授课15%,《社会实践登记表》及实践总结报告75%,实践“微记录”10%。
3.评优表彰。秋季学期第六、七周,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组织班级团支部开 展“暑期归来话实践”主题分享活动,活动中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分享实践成果、推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0-12月,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采取“学生自荐、学院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评优活动。
(七)实践成果转化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开展重点成果培育计划,促进实践成果的培育和转化。对于实践前期选题出色、实践期间开展质量高、实践后期成果丰硕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精品成果培育转化,以孵化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及影响的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类:
1.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具有明确的调查对象和科学的调查方法,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方法认识社会,分析当前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彰显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2.基层服务典型事迹评选。学生于基层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内容丰富、成果突出的“实践故事”以及真情流露的“实践感悟”,学生团队自发地为基层发展作贡献,在基层产生明显效果和重要影响的先进事迹。
3.优秀微记录短片评选。学生深入到乡镇、村庄、社区、医院、工厂 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观察时,通过大学生的视角创作、拍摄并制作的微纪录影片,彰显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感悟、成长体会和青春风采。
4.社会实践典型照片评选。实践照片与实践主题紧密结合,反映实践情况与社会现实,内涵深刻、视觉效果佳、时代性强,具备一定的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
5.校外媒体报道评选。媒体视角中的北科大社会实践,包括平面媒体类报道、电视广播类报道、新闻媒体报道等,通过媒体视角凸显北科大学子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6.专项成果集评选。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访谈故事集、调查报告册、社会实践画册图册、App(小程序)开发或使用手册、活动策划书或教案等,要求内容详实、特色鲜明、情感真挚。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学院工作组要对本年度社会实践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要根据本通知要求制定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方案,并及时按照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相关文件制度要求推进各阶段工作,做好相关实践信息的传达,发挥学院工作组的组织优势,做好本学院相关的社会实践组织和咨询工作。
(二)有效引导,讲求实效
各学院工作组要扎实做好学生实践选题引导及学院项目设计。一是做好对学生选题方向的引导和把握,要紧密围绕实践主题、行动专题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设计实践项目,教育学生处理好实践方向与理想信念、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爱校荣校、服务社会的关系,严格规范团队项目申报审批的标准和程序。二是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教师资源,做好联系在职教师、学生辅导员参与团队指导的工作,鼓励教师随团指导实践,随团情况将作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时的重要参考。三是精心设计以成果为导向的学院社会实践项目,在特色实践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示范意义与价值的长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特色机制。
(三)落实保障,全程监督
落实社会实践工作组安排的各项安全、物资、经费的保障工作。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要在假期设置安全联络人,对实践团队开展的外联活动、自制宣传物品严格把关并审批备案,监督学生外出实践过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上报。提醒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意外发生,遇到突发情况沉着应对,及时上报。
(四)提升成果,做好总结
要重视实践成果转化,创新宣传载体,扩大优秀实践成果的育人辐射效应。实践后期,各学院工作组要协助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组做好材料收集、团队答辩、评优交流、成果转化等工作;做好本年度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
“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请联系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
联 系 人:于林民、张丙雪、王昕冉
联系电话:010-62332944
电子邮箱:ustbtwsjyzy@163.com
附件1:《2022年社会实践重点选题征集和组建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组的要求》
附件2:《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社会实践选题征集表》
附件3:《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组成员信息表》
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
2022年3月30日